笔削褒贬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笔:记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春秋》,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也指用文字褒扬、贬斥人或事。
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基础信息
拼音bǐ xuē bāo biǎn
注音ㄅ一ˇ ㄒㄩㄝ ㄅㄠ ㄅ一ㄢˇ
繁体筆削褒貶
感情笔削褒贬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修改文章。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加官进爵(意思解释)
- 戒骄戒躁(意思解释)
- 进本退末(意思解释)
- 咄咄逼人(意思解释)
- 溢于言表(意思解释)
- 多情善感(意思解释)
- 囊萤照雪(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度己失期(意思解释)
- 形影相吊(意思解释)
- 吉光片羽(意思解释)
- 法不阿贵(意思解释)
- 短寿促命(意思解释)
- 卑鄙龌龊(意思解释)
-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意思解释)
- 引领翘首(意思解释)
- 背乡离井(意思解释)
- 鸡口牛后(意思解释)
- 满面春风(意思解释)
- 麻木不仁(意思解释)
- 薪尽火灭(意思解释)
- 家常便饭(意思解释)
- 一如既往(意思解释)
- 不择手段(意思解释)
- 不栉进士(意思解释)
- 恣情纵欲(意思解释)
- 徒读父书(意思解释)
- 无依无靠(意思解释)
※ 笔削褒贬的意思解释、笔削褒贬是什么意思由汉辞网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好说歹说 |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
合浦珠还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学以致用 |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致:使达到;用:实际应用。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
默不做声 |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又红又专 |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
一文不名 | 一文钱都没有(名:占有)。形容非常贫困。 |
时易世变 | 时代变迁,世事也不一样。 |
识字知书 | 谓有文化知识。 |
离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
户告人晓 | 让每家每人都知道。 |
海水不可斗量 | 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 |
将夺固与 | 要想得到,必先给予。固,同“姑”。 |
分门别类 | 门:类;别:区别。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 |
美人迟暮 |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
横七竖八 | 有的横着;有的竖着。形容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
孜孜不倦 |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的样子)。 |
清风劲节 | 喻人品纯洁,节操坚贞。 |
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拨乱济危 | 平定乱世,救济危难。亦作“拨乱济时”。 |
竹篮打水一场空 |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 |
半新不旧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阴阳怪气 | 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
冒失鬼 | 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 |
哀兵必胜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顾影自怜 | 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