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吃幞头的成语故事

拼音láng chī fú tóu
基本解释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出处元·无名氏《 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暂未找到成语狼吃幞头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狼吃幞头)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自拔来归 |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
默不做声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
胆如斗大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姜维传》:“维妻子皆伏诛。”裴松之注引《世语》:“维 时见剖,胆如斗大。” |
陈言务去 |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仁义道德 |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
东扶西倒 | 宋 杨万里《过南荡》诗:“笑 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醿。” |
刀光剑影 |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雨散风流 | 清·方文《送钱而介归携李》诗:“余年二十游嘉禾,禾中好友良独多……可怜一别十三载,雨散风流竟安在。” |
目不斜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
酒能乱性 | 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6回:“酒能乱性,色是败真。财乃致命,气动 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