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钉的成语故事


眼中钉

拼音yǎn zhōng dīng

基本解释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出处《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眼中钉的典故

五代时赵在礼曾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他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宋州百姓受尽欺压,十分痛恨他。当他被罢免时,宋州人奔走相告,相互祝贺说:“眼中拔了颗钉子,真高兴啊!”不料不久他又官复原职,因他怀恨在心,对辖区的所有人,每人征收一千钱,称为‘拔钉钱’。宋州百姓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唐朝时幽州节度使张弘靖带军不严。部将韦雍、张宗厚虐待士兵,又嗜好饮酒。常常喝到半夜才散。回去时前呼后拥,任意辱骂和驱赶街上的行人。遇到韦雍、张宗厚不高兴时,责骂士兵是“反贼”。

有一次,韦雍羞辱士兵说:“现在天下太平,你们能拉开二石的硬弓,还不如认识一个‘丁’字。”后来,朝廷送来一百万贯钱犒赏士兵,张弘靖从中克扣了二十万,只拿出八十万分给大家。士兵们和百姓终于一齐拿起武器, 了韦雍和张宗厚。软禁了张弘靖。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眼中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服牛乘马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倒背如流 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鹰击长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词:“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浪费笔墨 老舍《多鼠斋杂谈》:“他便也只会忌妒,而一天到晚浪费笔墨,攻击别人,且自鸣得意。”
惜指失掌 《南史 阮佃夫传》:“佃夫拂衣出户,曰:‘惜指失掌邪?’”
绳锯木断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流离转徙 清 戴名世《周烈妇传》:“与其妇翁皆贱业,两人流离转徙者久之。”
汗牛充栋 唐 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不攻自破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半吊子 丁玲《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他却说自己是‘半吊子文人’,也是一种夸大,是不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