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儒硕望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出处《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基础信息
拼音qí rú shuò wàng
注音ㄑ一ˊ ㄖㄨˊ ㄕㄨㄛˋ ㄨㄤˋ
繁体耆儒碩朢
感情耆儒硕望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德高的老年人。
近义词耆儒硕老、耆儒硕德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狐群狗党(意思解释)
- 刚正不阿(意思解释)
- 眼空一世(意思解释)
- 颐指气使(意思解释)
- 快马加鞭(意思解释)
- 枝对叶比(意思解释)
- 严刑峻法(意思解释)
- 如臂使指(意思解释)
- 无时无刻(意思解释)
- 鸿鹄将至(意思解释)
- 举贤任能(意思解释)
- 惊心动魄(意思解释)
- 牝鸡司晨(意思解释)
- 土木形骸(意思解释)
- 雨散风流(意思解释)
- 目不斜视(意思解释)
- 缠绵悱恻(意思解释)
- 风和日丽(意思解释)
- 饭囊酒瓮(意思解释)
- 对头(意思解释)
- 兵微将寡(意思解释)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横七竖八(意思解释)
- 足衣足食(意思解释)
- 袅袅婷婷(意思解释)
- 生知安行(意思解释)
- 雷大雨小(意思解释)
※ 耆儒硕望的意思解释、耆儒硕望是什么意思由汉辞网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信口开合 |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此一时彼一时 | 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
众多非一 | 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
普天同庆 |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
长江后浪推前浪 | 比喻事物的不断前进。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 |
穷乡僻壤 | 指荒远偏僻的地方。 |
凿壁借光 | 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
和风细雨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屈指一算 |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兢兢战战 |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
花拳绣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并无用处的工作。 |
折臂三公 | 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
三十三天 |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
绿林强盗 | 指山林的强盗。 |
会少离多 | 相会少,别离多。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或别离之苦。 |
形影相随 |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永不分离。 |
密锣紧鼓 | 锣声紧,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声势。 |
离本趣末 | 趣:通“趋”,趋向。丢掉根本,追逐末节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以夷制夷 |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闭门读书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临危授命 |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
土生土长 | 当地生长的。 |
高步通衢 | 见“高步云衢”。 |
去住两难 | 去也不好,留也不好,左右为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