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突
词语解释
搪突[ táng tū ]
⒈ 亦作“搪揬”。
⒉ 冒犯;抵触;接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搪揬”。冒犯;抵触;接触。
引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体别》:“是故彊毅之人,狠刚不和,不戒其彊之搪突,而以顺挠厉其抗,是故可以立法,难与入微。”
晋 法显 《佛国记》:“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揬。”
清 黄宗羲 《避地赋》:“谁谓莫来莫往兮,亦有麋鹿之搪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洪稚存》:“朱 正色曰:‘吾为君之师辈,乃敢搪突若尔?’”
国语辞典
搪突[ táng tú ]
⒈ 冒犯、触犯。也作「唐突」。
引《警世通言·卷四〇·旌阳宫铁树镇妖》:「吾闻此畜,妖气最毒,搪突其气者,十人十 ,百人百亡,须待时而往。」
近冒犯
⒉ 失礼,冒昧的举动。明·凌蒙初也作「唐突」。
引《红拂记·第一出》:「小人们不知道,多有搪突,望老爷恕罪。」
英语variant of 唐突[tang2 tu1]
最近近义词查询:
缔造的近义词(dì zào)
同心同德的近义词(tóng xīn tóng dé)
激烈的近义词(jī liè)
高兴的近义词(gāo xìng)
高手的近义词(gāo shǒu)
馈遗的近义词(kuì yí)
受命的近义词(shòu mìng)
结草衔环的近义词(jié cǎo xián huán)
愤怒的近义词(fèn nù)
胜利的近义词(shèng lì)
健康的近义词(jiàn kāng)
乡下的近义词(xiāng xià)
风雨同舟的近义词(fēng yǔ tóng zhōu)
遗失的近义词(yí shī)
本身的近义词(běn shēn)
近似的近义词(jìn sì)
背景的近义词(bèi jǐng)
退回的近义词(tuì huí)
讲述的近义词(jiǎng shù)
基本的近义词(jī běn)
教室的近义词(jiào shì)
巡警的近义词(xún jǐng)
绝路的近义词(jué lù)
服装的近义词(fú zhuāng)
即刻的近义词(jí kè)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fā guāng发光
- yī zhàng依仗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shí èr jiē十二街
- dǎ tīng打听
- mín tún民屯
- shè huì rén社会人
- shī dù湿度
- zhěng zhèng整正
- hǎo xiàng好象
- zāng jù赃据
- kū kū tí tí哭哭啼啼
- shāo wēi稍微
- shū jì书记
- dōng fāng xīng东方星
- guì xiāng piāo桂香飘
- pū píng铺平
- liù hé bèi六合被
- shàng jìn上进
- yán xiāng盐香
- shòu kǔ受苦
- chuī niú吹牛
- xuān cǎo wàng yōu萱草忘忧
- liú lù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