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晋王大令保母帖
题晋王大令保母帖。宋代。汤炳龙。 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一时耳目喜新毕,九原谁复哀意如。世人重艺不重义,每以好奇夸好事。集古金石半丰碑,逝者似为书者累。八百余载四字全,政同悬崖三百年。王畿不悟王元象,不如果也能兴邻。但道青毡故家物,肯因陵谷邻枯骨。耳孙犹尔况他人,崇韬安生何可忽。昭陵之盗犹兰亭,必无可欲乃妥灵。黄閍前车已如此,安何金蝉之墓终弗毁。
[宋代]:汤炳龙
曹娥洛神遍堪舆,保母后出争澜趋。
一时耳目喜新毕,九原谁复哀意如。
世人重艺不重义,每以好奇夸好事。
集古金石半丰碑,逝者似为书者累。
八百余载四字全,政同悬崖三百年。
王畿不悟王元象,不如果也能兴邻。
但道青毡故家物,肯因陵谷邻枯骨。
耳孙犹尔况他人,崇韬安生何可忽。
昭陵之盗犹兰亭,必无可欲乃妥灵。
黄閍前车已如此,安何金蝉之墓终弗毁。
曹娥洛神遍堪輿,保母後出争瀾趨。
一時耳目喜新畢,九原誰複哀意如。
世人重藝不重義,每以好奇誇好事。
集古金石半豐碑,逝者似為書者累。
八百餘載四字全,政同懸崖三百年。
王畿不悟王元象,不如果也能興鄰。
但道青氈故家物,肯因陵谷鄰枯骨。
耳孫猶爾況他人,崇韬安生何可忽。
昭陵之盜猶蘭亭,必無可欲乃妥靈。
黃閍前車已如此,安何金蟬之墓終弗毀。
唐代·汤炳龙的简介
炳龙,字子文,其先山(一作丹)阳人。居京口,辟庆元市舶提举。学问该博,善谈论,四书五经皆有传注。尤深于《易》,诗歌甚工。晚自号北村老民,所著曰《北村诗集》。四明戴表元帅初序曰:子文诗肆丽清邃,乃一如丘园书生、山林处士之作。太玉山人俞德邻宗大序曰:子文诗悯世道之隆污,悼人物之聚散,明时政之得失,吟咏讽谏,使闻者皆足以戒,岂徒誇竞病事推敲者之为哉!盖其易直子谅之心閒于中而肆于外者也。年八十馀卒。子垕为绍兴路兰亭书院山长,终都护府官属。
...〔
► 汤炳龙的诗(13篇) 〕
:
梁成楠
溪行有深湍,山行无寸土。当暑践炎石,似鱼游热釜。
对岭见深林,林深防猛虎。 人饮其血,手把髑髅舞。
溪行有深湍,山行無寸土。當暑踐炎石,似魚遊熱釜。
對嶺見深林,林深防猛虎。殺人飲其血,手把髑髅舞。
唐代:
卢纶
落日映危樯,归僧向岳阳。注瓶寒浪静,读律夜船香。
苦雾沈山影,阴霾发海光。群生一何负,多病礼医王。
落日映危樯,歸僧向嶽陽。注瓶寒浪靜,讀律夜船香。
苦霧沈山影,陰霾發海光。群生一何負,多病禮醫王。
明代:
苏葵
天地茫茫负井蛙,空庭隐□月初斜。人生自有无平事,强啜卢仝四碗茶。
天地茫茫負井蛙,空庭隐□月初斜。人生自有無平事,強啜盧仝四碗茶。
明代:
郭之奇
龙门通世好,虎刹获新观。会晤缘非偶,登临足未艰。
层峰随野眺,曲涧恣幽盘。风入陵通气,日归寺隐峦。
龍門通世好,虎刹獲新觀。會晤緣非偶,登臨足未艱。
層峰随野眺,曲澗恣幽盤。風入陵通氣,日歸寺隐巒。
宋代:
陈著
河流曲折二十里,过了黄山始直礴。
今日卸船须得早,鄮峰已在眼花中。
河流曲折二十裡,過了黃山始直礴。
今日卸船須得早,鄮峰已在眼花中。
:
玄烨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山徑纡徐合,溪聲到處聞。竹深陰戛日,木古勢幹雲。
倚檻聽啼鳥,攀崖采異芬。韶華春已半,萬物各欣欣。